共龚网(本网站湖南省特邀记者龚维强讯):编者按:民国十七年(1928年)冬,益阳龚氏族中决定合续家谱,并推举龚镐为总修。龚镐乃民国中将龚浩[1]之父,其子龚浩于次年,即民国十八年(1929年)双十节前三日,应父之命作九修支谱序。龚浩在序言中深情回顾了龚氏家族自明朝初年迁徙至益阳以来的五百余年历史,对家族教育缺失与亲情淡漠的现状表达了深切忧虑。
龚浩强调家族教育与亲情维系的重要性,追溯古代圣贤教育理念,同时高度赞扬了龚氏家族历来以耕田自给自足、勤劳和睦的传统。他期望通过此次修谱,巩固宗族之间的和睦情谊,发扬平等治理百姓的王道精神,共同为家族的繁荣与发展贡献力量。
龚浩作为家族中的佼佼者,其序言不仅是对家族过去的总结,更是对家族未来的期许与勉励。在此,我们向龚浩及其父亲龚镐,以及所有为家族事业默默奉献的龚氏家族成员致以崇高的敬意。愿龚氏家族在未来的岁月里,继续秉承勤劳和睦的传统,团结一心,共创辉煌。同时,也期待更多的家族成员能够关注家族历史与文化传统,为家族的繁荣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注释:
[1]龚浩 (1887~1982),旺公裔,字孟希。英年负笈鄂垣,入陆军第三中学。武昌首义,公得与焉。复入保定军官学校第一期,于护国、北伐诸役,功勋卓绝,曾代理湖南省军务司长兼长沙戒严司令。北伐军兴,任国民革命军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佐唐生智克复武汉。抗日时期,历任国民政府军委会办公厅副主任、第一战区参谋长诸职,公数赴前线,指挥对日作战。并于中原战区,倡办农林、公路、电信、矿务等生产建设事业。抗战既终,赴重庆任教,潜心研究大军作战指挥与战略,为培育军事英才,多有建树。一九四九年冬,自成都赴台,终老于台北。
九修支谱龚浩序
吾龚氏族近自三派祖安凝公,於明初由新化迁徙益阳以来,五百有余岁矣。当家谱八修时,浩尚在髫龄侍读。曾从叔祖樾秋、云钦诸公往来祠庙,瞻谒遗寝,迄今已阅卅年。日月如流,事功未立,缅怀先德,中夜惭惶。少时负笈求学,及壮羁迹戎马,又以身许国。二十年来,背离乡井,晨昏定省亦久疏阙问。而族中春秋祀典及昭穆生死、年龄长幼,更多茫然不知,斯则浩常自内疚者也。幸仰赖我列祖列宗之余荫,浩得以侧身军旅。尝慨乡族之教不行,亲亲之谊渐废,家人父子,亦分等路人,此诚仁人孝子之所痛心而亟思挽救之者夫。
礼始於尊亲而德基於兴让,吾国往昔之晢教皆从修齐功夫做起,以至於治平。所以明其人伦,辨其尊卑,昭其秩序也。而一族之庸言庸行之美德,常足以辅助政教之所不及。吾龚氏族夙以力田自给,承缔造之艰难,族人於“勤、和”二字,均能恭守先训,今后益加以敬,则家未有不兴,族未有不大者。迺者,我族诸公有见及此,从事九修支谱。事既竣,佥徵序於浩,并叠接家严守谕之督促,谊何敢辞?惟以浩之不德,戎事倥偬,又安有所陈词?谨以中心所藏,敬撰数语,愿与族中诸昆仲姊妹与夫后起共勉于尊本固宗之睦谊,以发扬平章百姓之王道,斯则浩之微意也。是为序。
陆军第五十一师师长,嗣孙贤溢氏浩敬撰,作於洛阳军次,时民国十八年己巳双十节前三日。
注释:
[2]李绳捷,乾隆五十四年举人,益阳著名诗人,特有才华。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